來源:36氪

14 

全球前十大市值的公司中有七家是科技公司,這些公司大都在加速布局自己的人工智能及云業務。當然,騰訊也不例外。

很多公司都認為云業務和人工智能業務將在未來釋放巨大的能量。但這種革新具體體現為什么形式,并且這個能量到底有多大,卻不得而知。

日前,騰訊旗下的云計算公司騰訊云在深圳舉辦的“騰訊云+未來峰會”上,馬化騰表示云是人工智能的強載體。未來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能會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而且云+人工智能帶來的改變,就像電+計算機帶來的革新一樣。

與此同時,騰訊云還發布了戰略產品“智能云”,宣布開放騰訊在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的三大核心能力。這是騰訊云首度公布其AI戰略的整體結構。具體來說,“智能云”將在傳統云計算的結構上,建立起新的服務層:AI即服務。

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騰訊相比百度和阿里則低調很多。百度將人工智能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心,并先后推出包含有人工智能技術的百度大腦、無人駕駛汽車等產品。而阿里此前曾推出人工智能ET,向第三方中小企業釋放能量。

在今年的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李彥宏和馬云罕見同框。說到人工智能的發展,馬化騰曾坦言“百度的人工智能走得很前,騰訊還是落后”。

在此前舉辦的數博會上,馬化騰還“隔空點評”了李彥宏和馬云對人工智能的看法。馬云認為數據很重要,是原料,沒有數據什么都不行。而李彥宏提出不太一樣的觀點,認為數據不重要,創新和技術更關鍵。在馬化騰看來,李彥宏的觀點是從0到1,需要由創新技術驅動;而馬云講的是從1到N,這個過程需要持續不斷的數據驅動。簡而言之,他們談的是人工智能的不同階段。

話說回來,騰訊近年以來已經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包括人事任命以及相關的軟硬件服務等。

在人才方面,今年3月23日,騰訊挖來了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張潼博士,并任命他為AI Lab主任。之后的5月2日,騰訊任命俞棟博士為AI Lab副主任,并在微軟旁邊成立西雅圖AI實驗室。據介紹,目前AI Lab有50多位人工智能科學家以及200多為人工智能應用工程師團隊。另外,5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賈佳亞博士加盟騰訊優圖實驗室。

在軟硬件產品方面,5月23日,騰訊云小微正式上線,這是一套騰訊云的智能服務系統,也是一個智能服務開放平臺,接入小微的硬件可以快速具備聽覺和視覺感知能力,幫助智能硬件廠商實現語音人機互動和音視頻服務能力。

具體來說,這次推出的騰訊云小微,包括小微硬件開放平臺、小微Skill開放平臺和小微服務機器人三大平臺。騰訊云小微的推出,也表明公司想構建一個從云到端的人工智能生態的計劃。

在日前舉辦的峰會上,騰訊還帶來了類似亞馬遜Alexa的騰訊云小微。目前已有兩款音箱嵌入了小微,如此音響就具備了泛娛樂和交互的功能。正如此前介紹的,嵌入小微的音箱可以播放音樂和視頻、聽有聲故事和新聞、查詢天氣、學習英語、創建任務提醒、設定鬧鐘時間等。

另外,今年3 月 19 日,騰訊 AI Lab研發的圍棋人工智能程序“絕藝”(Fine Art)首次參加第 10 屆 UEC 杯計算機圍棋大賽,最終奪得冠軍。在近幾次的活動中,馬化騰也多次談及絕藝,足以看出公司對這款產品的重視。在馬化騰看來,雖然絕藝并未交手阿爾法狗,但前者的排名至少是世界第二。

據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云總裁邱躍鵬介紹,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積累,騰訊已經形成了AI的布局矩陣,包括騰訊AI Lab、騰訊優圖實驗室、微信智能語音團隊和騰訊云等團隊。其中前三個團隊向騰訊云輸出算法研究等AI技術,而騰訊云結合市場的需求,聯合協作封裝AI技術向全社會輸出。

騰訊云本次開放的三項核心能力就是由上述3個團隊提供的技術。AI Lab提供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識別準確率超過97.9%;優圖實驗室提供計算機視覺處理能力,在國際權威人臉識別數據庫LFW測試中準確率超過99.8%;而微信智能語音團隊提供的智能語音識別能力高于97%。以上均屬業界領先水平。

“隨著大數據技術和計算能力的發展,AI技術已經發展到了規模化、工業化的階段,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很多重復、復雜的工作效率,以應對未來越來越復雜的社會和商業形態,大大降低創新的門檻。”邱躍鵬表示。

不過,雖然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愿景良好,但仍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此前蓋茨、馬斯克等都曾表示人工智能發展可能會面臨不可控的風險,而廣東省副省長袁寶成也曾向馬化騰表達過類似的擔憂。在馬化騰看來,按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的情況,還是可知可管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