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與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于3月3日和3月5日分別開幕,兩會代表們紛紛履職,為中國發展建言獻策。每年代表們的熱議話題,不僅會反映很多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還能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重點和趨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人才培養關乎國家未來。在過去的五年里,我國各地區政府始終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努力推進教育現代化,深化教育改革開放。那么今年,哪些教育話題是人民群眾所關注的熱點呢?老百姓關注的教育問題是否在兩會議題上有所體現呢?哪些教育人群又會得到代表委員的關注?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兩會上,都出現了哪些關于教育的建議提案。

關鍵話題一學生減負

“提前教學”和“強化應試”是我國課外培訓機構的特色,這些年來,孩子們的書包越來越沉,課外負擔越來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時間越來越少。上月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發布了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減負令的實施,或將帶來新一輪洗牌。

俞敏洪:反對“超智培訓”

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民辦培訓領域對中國教育體系是良好補充,但整頓很有必要,他個人很反對超前教育、難題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像一棵樹,澆了大量化肥可能會迅速成長,但到后期會發展病態,這也是中國很多小天才長大后爆發力差的原因。

在俞敏洪看來,未來我們的教育一方面要下降教育的難度,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特長教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現有的考試體制就要有所變革,例如幼升小、小升初考試是否可以取消,中考怎樣考才能更加合理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就高考而言,他認為高考對中國的教育公平還是起了比較大的作用,只不過在如何更加全面地考查學生素質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俞敏洪表示,中國的公平教育還需要進一步大規模實施,這不僅僅關乎每個學生都要有學上,更關乎不同區域孩子接受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他關注的與之相關的另一個主題,就是如何讓高科技助力公平教育的推進。

劉希婭:用反腐敗和抓環保的力度綜合治理校外補習班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認為,要讓校外培訓駛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需要有反腐敗和抓環保的力度。只有建立、規范、統籌小升初入學錄取的科學評價標準,同時對培訓機構參與小升初、中考等環節進行堅決查處,阻斷校外補習與學生升學的聯系,才能從根本上治理校外補習班。

劉希婭認為,是家長望子成龍這種焦慮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助推了校外補習的熱潮。她建議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未來有比較平和客觀的定位,去關注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身心發展需求,其實普通人也一樣可以收獲非常有價值的人生。

關鍵話題二素質教育

隨著中國中高考改革政策的陸續落地,家長和孩子對于素質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盡管目前素質教育仍屬于興趣教育市場范疇,但占有國際趨勢和政策導向這兩個利好位置,相信素質教育轉換為剛需市場并不需要太久。

馬化騰: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和網絡素養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擬向今年兩會提交多條議案,其中包含關于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和網絡素養的建議。

馬化騰在第六份建議《關于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和網絡素養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的建議》中提出,建議政府設立“青少年科學發展”專項基金,同時,引導鼓勵各方社會力量,如企業、研究機構、科學場館等開放自身資源,深入參與其中。

鼓勵新興科技與創新教學方式運用。將VR、AR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影視、游戲等新文化形態融合,開發出更豐富、互動性更強的教育內容;鼓勵跨學科教育的探索,以及開展青年營、科技創意大賽、網絡編程大賽等活動,通過創新的教育方法加強青少年培養。

宋華平:提高書法教育課開課率

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宋華平今年則是將向大會提交一份提高書法課開課率的提案。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學好漢字、寫好漢字是關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文化安全的大事。要"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在宋華平看來,前些年,啟功、沈鵬、張海等書法大家呼吁書法教育進課堂的愿望已經實現,但具體的開展情況還不是太理想。比如開課率只有60%,專業書法教師不到9%,相關的書法教材也不到位。

宋華平建議,教育部門應該和當地書法家協會相結合,讓更多專業人士能夠走進課堂,提高書法教育課的開課率,通過開展書法進校園活動,培養廣大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弘揚、傳承、發展書法藝術,教育引導他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弘揚中國精神。

龐麗娟:注重人格、科學探究等綜合素質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龐麗娟認為,每天下午3點半以后、周末,是豐富也是寶貴的時間,全社會,特別是相關部門、家長和教育機構應該加強提供和引導孩子更多地體驗課堂、學業知識之外的多種經歷與鍛煉,這樣才更有利于促進孩子人格、情感態度、合群性、科學探究等綜合素質的健康發展。

首先,全社會應對孩子的成長目標、教育培養孩子的目標都應該放寬。現在校外補習班更多的是補學業知識或學習一些技能。然而,孩子們需要成長的環境、參加的活動、獲得的體驗更豐富多彩,特別是更多地走進大自然,更多地進行操作探究,有更多的同伴交往與合作,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等。

其次,相關行政部門應該出臺對校外培訓班、課后補習班的設立資質、辦學規范,特別是教育內容、教師資質、教育質量的標準,視導評估標準,并加強督導、引導與管理。

關鍵話題三學前教育

2018年將是“全面二胎”政策落地的第三年,逐漸釋放的人口與政策紅利,讓早幼教項目遍地開花。但隨之而來的,是普惠性資源不足、教師隊伍素質不高、保障機制不健全、保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

朱列玉:呼吁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表示,建議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使得“二孩”政策得到真正的有效執行。他表示,由于幼兒教育不屬于國家義務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財政補貼相對較少,也由此導致幼兒教育收費相對較高。另外,母親放棄工作、全職看護小孩在現階段對大部分家庭來說不太現實,很多家庭面臨老人年事已高、無力照顧孫輩二孩的情況。

他呼吁把義務教育下移一個階段,將學前教育(3-6歲)納入義務教育,同時大力興辦日托(0-2歲)與幼教(3-6歲)設施,使幼兒教育成為所有家庭可以普遍享有的配套基礎設施,這有利于二孩政策得到真正的有效執行。

楊善竑:為早教行業制定統一的嬰幼兒教育指導綱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善竑表示,目前在我國,3歲前的嬰幼兒基本都是以家庭看護為主,沒有專門的托管看護場所,但諸多早教機構在自身體系及外部監管上都出現了一些問題,應當引起重視。建議盡快研制嬰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保障教育的科學性。加強對早教機構管理,推進早教行業專業、有序、健康發展。

早教機構出現的種種亂象,讓楊善竑認為集合嬰幼兒早教領域的專家、學者為早教行業制定統一的嬰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迫在眉睫。在他看來,出臺早教機構舉辦和管理的規范和行業標準,可以為行業有序發展和監管提供依據,這包含教材、教具、教學質量、教學環境等方面的標準和內容。

另外,對教師進行職前職后雙重培訓也非常重要。職前以各大高校為依托,參照權威性的早期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相關課程系統化的學習;職后一方面應規范從業人員階段性的強化學習,應使其參與到多種實訓模式當中,充分將相關理論同實踐結合起來。

關鍵話題四教育公平

自2013年以來,教育公平這一概念已連續5年被政府工作報告劃了重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也從“能上學”轉變到“上好學”,如何解決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牽動著每個人的心。不過,在線教育似乎為教育公平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孟麗紅:創建共享校園,讓孩子享有公平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則是提交了關于大力推廣共享校園以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提案。在她看來,創建‘共享校園’可為緊缺的教育資源提供有力補充。分享經濟的模式有利于解決教育場地、課程時間、優秀師資,這三個學校與學生都關心的核心問題。

其建議有三個方面,首先,她提倡推廣共享場地。同一區域的兩個學?;蛘叨鄠€學校之間,可以達成學校場地資源共用協議。各個學校之間拿出普通教室、專用教室、食堂、體育場地、會議室、操場、器械等供學校學生分時段共同享用。

其次,她認為改革全日學制以及推廣網絡教學非常重要。將全日制學制改為半日制,分上下午班以及將學習改為網絡課程或者實踐課程,可充分利用學校場地(香港很多學校都有實行上下午班制),使教育資源由一變二,甚至包括在偏遠的山區,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分享校園資源。

丁磊:重視互聯網線上精品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希望政府能夠重視利用互聯網開展的線上精品教育,讓優質教育資源能夠被全國所有的學生獲取。丁磊認為,目前中國互聯網與教育的結合已經極為緊密,已經有很多諸如網易有道、vipkids的企業崛起,他們正在讓優質的教育資源被全國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取。

丁磊希望,國家能在教育科技方面多研究、多投入,包括用游戲的方法去引導兒童教育,利用互聯網開展線上精品教育課程手段等。丁磊分享了一個案例,在英國每年都有一個展覽會,被稱為教育界的奧斯卡,其中一個展覽的模塊就是教育的小游戲,西方已經涌現了一大批開發教育游戲的公司。

對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丁磊認為,人工智能不會取代教師,但會讓教育手段更加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