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天是5月17日,第52個世界電信日。全稱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本屆主題為“連通目標2030:利用ICT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就在一年前的今天,5G還只是一個抽象名詞,5G手機只在新聞中閃過,5G體驗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遙不可及。而在一年后的今天,全國范圍內已經有數百萬人用上5G手機,一線城市基本完成5G網絡覆蓋。今天是5G的時代。
正文共計 1740 個字,閱讀大約需要 5 分鐘。
就在一年前的今天,5G還只是一個抽象名詞,5G手機只在新聞中閃過,5G體驗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遙不可及。
而在一年后的今天,全國范圍內已經有數百萬人用上5G手機,一線城市基本完成5G網絡覆蓋。
今天是5G的時代。
517 · 世界電信日
今天是5月17日,第52個世界電信日。
全稱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本屆主題為“連通目標2030:利用ICT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
ICT即信息與通信技術,在中國,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ICT已經成為新型基礎設施,而“新基建”不僅會成為未來投資的重點,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5G作為新基建之首,是今年電信日線上大會的絕對主角。
大會議程節選
疫情當前,2020年這個電信日更是被賦予不同尋常的意義。疫情造成實物空間的“社交隔離”,也在加速消弭互聯網空間的虛擬距離。
重大歷史事件往往會催生新技術的突破。短短兩三個月,遠程教育、辦公、醫療等行業在線化進程陡然加速,意外成為中國測試大量5G應用契機。
5G 加速垂直行業融合
華為中國運營商業務部副總裁楊濤認為,To C是5G發展的基礎,To B才是5G發展的未來。華為給出的數據顯示,“5G最大的機會在To B行業應用,擁有10.6萬億元國內市場空間。”
基于“5G+場景應用”的模式,利用5G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特性,與工業、醫療、交通、教育等千行百業形成創新合力。本次疫情期間,大量5G應用部署對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全方位支撐可見一斑。
5G+視頻直播與視頻監控是5G在此次疫情中最直觀的應用。超高清360°全景直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上億網友晝夜不停當起“云監工”。5G網絡保障下,直播永遠都在線。
最典型場景當屬5G+醫療,阿里上線遠程會診、5G熱成像測量體溫等等,5G+醫療從“試驗階段”走向“臨床階段”,中國醫療行業數字化加速前行。
在武漢,5G遠程醫療系統讓北京的專家跨越1200公里,與“戰疫”前線的臨床醫生實現“面對面”高清救治指導;在方艙醫院,醫護人員用可穿戴設備連接5G無線網絡進行生理參數的采集。
5G+機器人,智能導診、測量體溫、消毒送藥、醫療廢物處理等工作輕松掌控,有效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未來,大量重復和高危性的工作可以由機器人承擔,人會轉向管理維護機器和更多需要創造力的決策工作。
5G+無人駕駛,在武漢路上奔跑的無人車,承擔起消毒清潔、接送病患、夜間安防的重任;搭載語音播報系統的5G無人機可進行疫情地區的空中巡視。
5G+云,可以讓傳統物理硬件融入更多數字功能,促進硬件向軟件化、服務化轉變,實現“產品即服務”。
從見字如面到天涯咫尺,從飛鴿傳書到視頻通話,我們在信息革命中經歷一次又一次時代巨變。如果說4G是一個加速者,那5G應該是一個替代者。
5G替代時間,以永遠在線的方式直播和回放,永不掉線;替代空間,讓隔空合作變成無縫對接,永不延遲;甚至替代另一個人的存在,出生入死,永不疲倦。
中國 5G 登上“世界之巔”
就在上月,三大運營商先后把5G基站送上珠穆朗瑪峰,如今峰頂已實現5G信號覆蓋。
中國5G登上世界之巔,有種不言自明的象征意義:如果在極高、極寒、低氣壓條件下,5G通信網絡都能正常運轉,那么在其他任何極限情況下,中國運營商和設備商們也能保證通信暢通,全國5G普及自然不在話下。
利用建好的5G基站,三大運營商展開珠峰慢直播,通過4K超高清畫面和VR視角的直播形式,全天候展現珠峰的日出日落、陰晴雨雪,普通人足不出戶就能“云登峰”,以最佳視角欣賞氣勢磅礴的世界之巔全貌,收獲宛如身臨冰川峽谷、坐看云卷云舒的沉浸式體驗。
“人人都能上珠峰”,終于不再是空談。
超過600萬網友加入“云登頂”珠穆朗瑪峰的項目,通過5G+云網技術見證“中國高度”。這是繼今年2月“云監工”通過5G+云網技術見證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中國速度”建設后,又一個引發網絡熱度的實時在線慢直播項目。
34萬億元“新基建”的巨額投入按下加速鍵,作為其領銜領域的5G建設正在快馬加鞭,以空前規模逐漸展開。珠峰5G基站正是中國加速大規模5G建設的縮影,萬億級市場初露鋒芒。
作為視頻云行業引領者,保利威已整裝待發,以5G結合超高清視頻為契機,全面推動4K/8K、VR等視頻技術的落地,深入探索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的新業務、新應用、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最終全面推動5G+視頻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