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年6月2日,一場面向全行業的直播發布會將會開啟,這是保利威無延遲直播首次全面對外發布。日后回看,這或許也是一次直播變革的開端。
2021年6月2日,一場面向全行業的直播發布會將會開啟,這是保利威無延遲直播首次全面對外發布。日后回看,這或許也是一次直播變革的開端。
直播沒有邊界
過去一年多,直播從風口演變成了一股風暴,不再只是停留在教育和泛娛樂領域,從2019年開始火熱的電商直播,迅速刮向了培訓、醫療、招聘、旅游等行業,一步步擴展出了新的行業想象空間。
以旅游為例,2020年的疫情直接重創以線下體驗為主的旅游行業,直播則帶來了生機。
當年4月,各大旅游平臺就陸續開始主推旅游直播,其中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早早躬身入局,一改往常人口研究學者的對外印象,花式上演變臉、相聲、海草舞等扮相。據媒體報道,去年6月11日梁建章的西安直播,觀眾達329萬人,成交額達9017萬元。

2021年,旅游直播依然如火如荼
即使到了疫情大體好轉的2021年,飛豬、攜程、馬蜂窩還在繼續加碼旅游直播,業內人士稱,原來想讓商戶去直播,有些安于現狀的企業還會猶豫,但過去半年他們幾乎是跑步入場,生怕跑晚了。
這個時候,直播已經不再只是一種商業模式,而是更多作為一種基礎的服務能力。
去年在疫情影響下,全國1.8億中小學生與千萬教師通過直播實現「停課不停學」;3.88億人通過直播購買商品,僅在淘寶直播和快手電商(前11個月)就分別創造了超4000億元和3326億元的GMV。
而隱形的表現是,越來越多過去集中在線下的事件和活動,都開始以直播的形式進行呈現。在直播里逛故宮、逛大英博物館,還能跟著嫦娥5號上天、跟著潛水員下海。

大英博物館,你可以直播逛展、看登月、探索世界
「在線化以前只是一種補充,而未來將是一種最基本的能力。」就如保利威創始人謝曉昉所言,直播正在逐漸成為一種基礎的網絡服務形態。沒有邊界。
我們為什么「在」直播
今年1月的微信公開課Pro上,張小龍表示,自己在想還有什么樣的內容形態比短視頻能夠被更多人所接受的?他最后給出的答案是直播。
為什么?當時張小龍給的解釋是,直播的制作門檻更低。這還不夠,張小龍沒有解釋的是,為什么大家都沉浸在直播中。
3年前,冰點周刊在《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一文展現了教育直播的無限可能:通過直播,248所中國貧困地區的高中,同步接受「中國最前列高中」——成都七中的直播授課,再由當地老師進行線下輔導工作。
抓住命運的稻草,大多數接受直播授課的貧困地區學生都成功考取了本科,其中88人考上了清北。長期以來教育資源在地域上的不平均,至少在這里被直播拉平了一些。
直播到底改變了什么?
是跨越空間的交流。
好未來CEO張邦鑫解釋過在線教育早期的問題:「過去的內容供應商把線下學習模式中的教材內容和視頻放到網上,導致在線學習者延續幾乎無差異的單向填鴨式教學。」
但好的課堂從來不是老師照本宣科地講課,而是老師在和學生雙向的互動和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以及答疑解惑。
「直播是核心」,這是張邦鑫面對在線教育舊問題的解法,2016年,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宣布全面轉型直播。
而這種不同空間下的交流方式,吸引的不只是教育領域的用戶。
圍坐篝火講故事
直播吸引用戶的魅力,其實遠在人類圍坐篝火講故事之時便有——觀眾和主講雙方面對面交流,主講一方不僅要講述故事,還要根據觀眾的反應和問題及時調整節奏。因為有及時的反饋和回應,他們與主講的關系實際是「一對一」的雙向交流。
今天的直播也一樣,主播和觀眾在直播間交流,主播不僅要圍繞直播的主題講述,也要根據觀眾的問題和反饋及時調整直播節奏,觀眾也能感受到雙向互動。隨著持續的直播,主播也會不斷積累粉絲,彼此形成默契。
當然,傳統直播雖然大體完成了空間上的跨越,但從主播到觀眾,想要實現「天涯共此時」,還有最后一公里。
直播的最后一公里
「之前搶劉濤直播間里的低價iPhone時,我緊張到手心冒汗,手慢一秒無。」
從直播進入互聯網到深入互聯網,已經過去十幾年,直播產業的鏈條相當成熟,但一場直播還是離不開最基本的結構——視頻從主播傳到觀眾屏幕。這里涉及了很多的鏈路,需要音視頻的采集、編碼和觀眾側的解碼、播放等,其中還要經過服務器的分發。
直播畫面需要從導播屏幕傳到觀眾屏幕
在傳統直播中,通常會有幾秒到幾十秒不等的延遲時間,導致觀眾和主播之間的互動會存在明顯的時間差。
這就是直播的最后一公里。
真實的互動不該是這樣。在謝曉昉看來,要實現「真」互動,就要實現實時的面對面交流體驗,做到線上線下無差別。
當互聯網進入視頻化的階段,要解決的不只是內容的視頻化,更關鍵是要在線下用戶跨越空間、大規模匯集的同時,突破主播到觀眾屏幕的最后一公里,這一公里不是屏幕與屏幕的距離,也不是城市和城市之間的距離,而是長達十數秒的直播延遲。
把互動延時降到足夠低,才能更真實地還原線下的面對面交流體驗。而把互動延時降到0.4秒內,就是我們把現實真正融入和拉進直播的最后一公里。
這需要一場全方位的技術變革。

事實上,互聯網底層的通信協議TCP在提出40年后的今天,已經無法適應視頻時代的互聯網發展需求,正在被以UDP為基礎的新型傳輸層和會話層協議所替代。
與此同時,Google開源的WebRTC技術正是當中的佼佼者,廣泛地被各大廠商所支持。WebRTC的出現賦予了互聯網交互方式新的可能。
作為一家音視頻直播技術公司,保利威很早就注意到了互聯網發生的底層變革。
2018年,保利威團隊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正式的內部討論,并于次年啟動了無延遲直播的開發工作。2020年,我們完成并上線了無延遲直播,將直播延遲降至0.4秒內。
去年雙11,師大教育通過保利威無延遲直播,實現實時抽獎互動
超過千家企業用戶通過無延遲直播進行了多場景、穩定的直播應用。
去年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謝曉昉表示,「目前,保利威是業內唯一一家可以提供真互動直播解決方案和服務的供應商。」但很多人可能并沒有關注到他釋放的另一個關鍵信息:
「未來兩三年內,真互動直播將會真正普及。」
伴隨著無延遲的技術變革和普及,直播將會徹底開啟一個視頻交互的新時代。
誠邀您共同見證,這最后一公里的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