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hui314

2017年的兩會即將結束,作為兩會的壓軸戲,總理答記者問儼然已成為各界對兩會議程最重要關注之一,它不一定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政治新聞,但絕對是最特別的一次:在習慣了單向的照本宣科式的中國政治生態中,這可能是中國記者會上個人色彩最濃厚的一次雙向互動,也是對視頻直播技術的一次大考。

在總理答記者問上,我們看到一個大國總理的形象:從容淡定,以極強的應變能力把控會場走向,回答極其專業又不乏幽默感。在這里,會碰撞出最尖銳的問題、最個性的回答;在這里,我們看到過“留一口棺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朱镕基總理,看到過“腦子像Computer”、擅長詩詞歌賦的溫家寶總理,也看到了決心“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的李克強總理。

以我們的角度看上去,總理們面對記者游刃有余,但是總理答記者會的難度不管在內容上還有技術上仍是不可想像的。主要表現在:

一是難在形式上。一般來講,政府發布政策信息,有新聞發布會、政策通氣會、記者招待會幾種形式。記者會是最難準備的,記者會,是純粹的你問我答,有點像考試,考題隨機多變,現場不可預測,需要真功夫才能應對這種局面。對于直播來講,這樣的活動對于鏡頭的切換,導播的新聞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對于播出的要求也非常高,系統要求極其的穩定,不能夠出任何一點故障。

二是難在關注度實在太高。現場聚光燈下,全球目光聚焦于一身,眉頭一皺都是新聞,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無意間流露的表情,都會被鏡頭解讀放大。說的每一句話更要準確無誤。作為全國兩會的規定流程,雖然安排在閉幕之后進行,但無疑人們會把它和“兩會”的成功舉行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技術方面,因為熱點的快速提升,同時并發觀看的人數動輒幾百萬同時在線,對于系統的承載能力是極大的考驗。

三是難在記者來自中外,問題包羅萬象。記者會上國內記者、港臺記者和國際媒體都要兼顧到,而記者提出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反腐、改革、區域發展、環境保護、兩岸關系、外交政策、社會民生等眾多方面,每一個方面又可以衍生諸多熱點問題。每一個問題出現的形式、時間、順序都無法掌控,唯一可以掌控的是讓自己始終箭在弦上,讓大腦像計算機一樣高速運轉。除了現場的記者和總理,眾多的網民在網絡上的互動,也讓直播技術再次經歷考驗,動輒幾百萬人的聊天和討論,怎么能夠承載,無疑有著巨大的技術門檻。

四是難在沒有“無可奉告”。總理答記者問是沒有“無可奉告”的。沒有了這個新聞發布的萬能盾牌,記者會的難度指數再次爬升。記者是沖著總理來的,也是沖著新聞來的。誰都想從總理這里“挖出”點獨家新聞。所以,沒有新聞,絕對不行;有新聞,還需要把握好分寸,維持一個大國該有的形象,更是極大的考驗。對于直播技術來講,也是沒有“無法觀看”的,要保證在全球的各個地區,都能夠流暢的進行觀看,這也需要技術系統的無可挑剔。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這場每年春天的約會的確讓我們認識了領導人更“個性”的一面,也因為這些極具代表性的個性特點,讓總理們圈粉無數,記者問已經成為打造總理標簽的第一窗口。

總理記者招待會不僅成為總理個人口才、風采的展示平臺,更成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政策和主張的窗口。無論是嚴謹的李鵬總理、直言的朱镕基教授、溫和的溫家寶總理,還是睿智的李克強總理,他們有個人獨特的風格,但向世界展現的都是一個大國總理的風范。與此同時,也向全國人民傳遞了改革和建設的堅定信心。

2017年,作為黨和國家重要轉折的一年,李克強總理的聲音會更受中外媒體和民眾的期待。屆時,中央電視臺在移動客戶端CCTV微視進行李克強總理記者會的同步直播,為中外觀眾提供更穩定、安全、快速的直播觀看和互動體驗。保利威視作為 CCTV微視的獨家云視頻服務商已提前做了充分準備,在全球有節點500余處,遍及全國各地數百個重要城市,跨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各大運營商,使得總理記者會直播更加穩定和快速。此外,也完善了直播中的互動體驗,以便觀眾能更加便捷和有趣的互動,力求為大家帶來極致的用戶體驗。此次總理記者招待會將于15日上午正式直播,讓我們倒計時,一起領略總理的睿智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