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用 AR 技術“復活”兵馬俑
來源:新浪科技
百度今日宣布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達成合作,將就“秦始皇兵馬俑復原工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破損兵馬俑的“復原”,以及相關文物的信息智能化展示。
此前,百度方面曾經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北京九大城門復原,以及加德滿都古跡復原。而秦始皇兵馬俑之后,百度還將與圓明園等國內外的其他文物機構單位進行合作,實現“技術+歷史”的結合。
百度方面稱,此次“復原”計劃利用AR技術、主要對兵馬俑二號坑、跪射俑、銅車馬三處進行“復原”。
游客通過手機百度AR功能掃描兵馬俑二號坑“平面布局圖”、“跪射俑燈箱”、“銅車馬結構圖”三個觸發物,即可親眼看到“活起來”的兵馬俑等文物。
與此同時,百度百科打造的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也正式上線,將以200億像素的“超高清級別”將兵馬俑呈現給觀眾, 采用百億級像素實現網絡展出歷史景觀。
百度方面還稱,這只是雙方深度合作的第一步,接下來,百度還將與秦始皇兵馬俑展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更多合作和探索。
百度副總裁沈抖表示:“技術的升級給歷史文物的復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我們希望用AI為歷史和文化的傳承貢獻一己之力,讓用戶更便捷的獲取過去所難以獲得的信息。這也跟百度人的新使命’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不謀而合。與秦始皇兵馬俑的合作只是第一步,未來我們還將探索與其他歷史文物單位合作的可能性。”
利用AR技術復彩兵馬俑
實際上,百度此舉最直觀表現是能夠讓兵馬俑告別“灰頭土臉”。眾所周知,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但因出土后所處環境濕度較低,加上技術保存問題,顏料之下的漆層暴露在空氣中僅15秒就會卷曲,4分鐘內承載著悠久歷史的生動色塊便喪失殆盡。
于是,利用圖像識別以及AR等人工智能技術支持,可以實現兵馬俑身上的色彩“復原”。
此外,作為未全面發掘的俑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的二號坑里埋著2000年前兵馬俑排兵布陣的盛景,但遺憾的是受限于目前的技術和現狀我們無法進行發掘。因此,此次復原計劃中的另一大亮點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展現目前游客看不到的兵馬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