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演講全文:今日頭條短視頻總播放量超100億
11 月 22 日,CEO張一鳴在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上宣布,今日頭條旗下所有短視頻產品總播放量超 100 億。截止 2017 年 10 月,今日頭條與西瓜視頻的日均視頻播放量達到 30 億
騰訊科技訊(張帆) 11 月 22 日,CEO張一鳴在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上宣布,今日頭條旗下所有短視頻產品總播放量超 100 億。截止 2017 年 10 月,今日頭條與西瓜視頻的日均視頻播放量達到 30 億,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70%。同時,頭條號總數超過 120 萬,平均每天發布 50 萬條內容。
張一鳴表示,今日頭條未來將從智能推薦走向智能社交,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據悉,今日頭條未來將扶持推出 1000 個 100 萬粉絲賬號。此前,今日頭條借助“悟空問答”、“微頭條”兩個主要產品,推動用戶社交化發展,獲得粉絲。
會上,悟空問答也首次披露了產品數據。截止目前,悟空問答有 1 億用戶,日均提問數超 3 萬個,回答數超 20 萬個,總閱讀量達 2 億人次。一年間,悟空問答的簽約成本從 1 萬元/月增長到 1000 萬元/月。
今日頭條副總裁趙添在演講中表示,微頭條和悟空問答將成為今日頭條未來兩大主要內容生態,計劃 2018 年向悟空問答投入 10 億元,簽約至少 5000 名各專業領域的回答貢獻者。同時,對“微頭條”推出 400 億流量扶持計劃,計劃每天拿出 1 億多流量,對優質用戶啟動流量保底。
針對粉絲紅利,張一鳴認為整個內容變現環節分為流量、粉絲、付費用戶,其中最有價值的是付費用戶。目前,今日頭條已經啟動了廣告分成、千人萬元簽約、商品功能等內容變現措施。
以下是張一鳴演講全文:
大家早上好,歡迎各位今日頭條的內容創作者、各位媒體朋友來到 2017 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
這是我第三次站在創作者大會的舞臺上,我還記得我們在 2015 年 9 月第一屆創作者大會上公布了千人萬元原創扶持計劃,那時頭條號的賬號總數是3. 5 萬個,平均每天創造5. 1 億次內容消費。去年 9 月,在第二屆創作者大會上,我們宣布拿出至少 10 億人民幣,分給頭條號上的短視頻創作者。這時,頭條號總數達到 30 萬,每天創造 18 億次內容消費。
今年 10 月,超過 120 萬頭條號,平均每天發布 50 萬條內容,創造超過 48 億次內容消費。
我們非常驕傲地說,經過三年多的茁壯成長,頭條號平臺已成為第一智能內容平臺,這份榮耀屬于每一位頭條號作者。
現在,當我們談論今日頭條的創作者,已經不僅是百萬個頭條號作者,更包括來自美國、巴西、日本、印尼等全球各個國家 1 億多作者,他們是微頭條用戶、悟空問答的用戶、抖音達人、火山小視頻的用戶、內涵段子的段友、musical.ly的用戶、topbuzz作者、圖蟲攝影師。他們每天在今日頭條以及旗下的平臺上記錄與創作,分享與交流。他們自己,就是內容本身。
如果沒有每一位創作者,就沒有今日頭條取得的成績。我鄭重地對你們說一句:謝謝!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兩件事:
1、去年 9 月,我們說短視頻是下一個內容風口,今日頭條將用 10 億元扶持短視頻創作,那么我們做到了多少?
2、為了幫助更多創作者獲得更多的價值,今日頭條接下來打算做哪些事情?
打造全球內容生態平臺,短視頻日均總播放量過百億
過去的一年,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看到了“短視頻”掀起的一場內容颶風。去年 9 月,我和我的同事還在激烈爭論到底什么是“短視頻”。但今天,短視頻的賽道已經清晰,在整個內容行業,沒有人不談論短視頻。
上一屆創作者大會時,今日頭條就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臺。 2017 年,在今日頭條平臺上,短視頻的風還在刮。
10 億,是我們去年承諾用于扶持短視頻創作者的金額。但實際上,我們投入的金額已經遠遠超過 10 億。因為其他平臺的數據有些夸張,我就不說具體數字了。我相信大家都能從這一年今日頭條的行動感受到, 10 億扶持短視頻不是一句簡單的的口號。
到 2017 年 10 月,今日頭條加上西瓜視頻的日均視頻播放量達到 30 億,相比 2016 年 9 月的 10 億,增長170%,這個速度比今日頭條客戶端的日活躍用戶的增長都快。
在超過 1 億的頭條日活躍用戶中,平均每個用戶每天消費 28 條短視頻,比去年 9 月增長了86.67%。
短視頻已經是頭條用戶最喜愛的內容體裁,等到幾年后回頭看,我們可能會發現短視頻可能改變了頭條用戶,甚至是所有互聯網用戶的消費習慣。
去年 9 月創作者大會之后,我們在短視頻賽道上加快了步伐: 2016 年 9 月,我們推出了音樂短視頻產品“抖音”,目前日均播放量達到 10 億; 9 月,我們也在日本上線了海外短視頻產品Topbuzz Video,目前在美國、巴西、日本等國家的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12 月,小視頻和直播產品“火山小視頻”上線,目前日均播放量達到 20 億。今年 2 月,我們全資收購了美國短視頻應用 Flipagram; 6 月,今日頭條旗下的獨立短視頻APP“頭條視頻”升級為“西瓜視頻”;推出, 8 月也上線了海外版產品Tik Tok;這個月,我們剛剛完成了對音樂短視頻產品musical.ly的收購,讓我們的小視頻業務有機會更快上一個大臺階。
經過我們這一年在短視頻領域的加速沖刺,現在,在今日頭條以及旗下的火山小視頻、抖音短視頻、musical.ly、topbuzz video等平臺上,日均總播放量已經超過 100 億,包括OGC、PGC以及UGC在內的短視頻發布量超過 2000 萬條。
當我們去年公布 10 億短視頻計劃時,很多同行認為我們只是一個口頭承諾。而當看到短視頻真的來了,我們很興奮,也很榮幸和每一個短視頻創作者共同掀起了這一場行業颶風。關于短視頻的更多進展,歡迎大家參與這周末我們舉辦的西瓜PLAY視頻嘉年華。
從智能推薦到智能社交,幫助更多創作者成功
接下來,我想談一談在短視頻之后,我們還打算做哪些事情幫助更多創作者在今日頭條獲得成功?
從成立那天起,今日頭條一直是智能推薦最早的、最積極的探索者,將“做最懂你的信息平臺,連接人與信息”作為我們的使命。創作者發布內容,通過算法匹配,推薦給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的粉絲,兩方通過推薦引擎,建立起的聯系。天長日久,我們對創作者和粉絲的信息匹配越來越精準,促進他們彼此之間建立連接。另一方面,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閱讀、分享、評論和收藏,算法積累了越來越多的作者與粉絲的互動數據,進一步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整個推薦系統的運行,實現更精準的推薦。
下一步,我們將從智能分發時代走向智能分發和粉絲分發相結合的”智能社交”時代。我們相信這也是社交媒體的2. 0 時代,通過智能推薦更有效率地獲取粉絲。
目前,已經有一部分作者在頭條號平臺上積累起自己的一批粉絲,并且感受到粉絲帶給他們的巨大影響。想跟大家分享幾個頭條號作者與粉絲的真實故事:
坤哥玩花卉:從十萬流量到十萬流水
去年的大會上,我提到過坤哥玩花卉這個帳號。他是一個花卉領域視頻創作者,觀看他視頻的用戶都是養花愛好者,因為分發的精準,視頻播放量常常破 10 萬, 10 萬也是業內對爆款的定義。今年他更進一步,做起了內容電商,通過視頻引流到網上店鋪,目前每個月交易流水達到了 10 萬元。從 10 萬流量到 10 萬流水,坤哥依靠的是其 40 萬精準粉絲。因為內容對坤哥產生認同的粉絲很容易轉化為電商用戶。
清晨錄音棚:從粉絲到客戶
清晨錄音棚,這是一個音樂類視頻頭條號,同時也是上海的一家錄音棚,專為普通人提供錄歌和MV的服務。起初只是為了滿足客戶的愿望,他們把客戶錄制的MV發在頭條號上,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這些內容收獲了很好的曝光,用戶非常愛看普通人唱歌的視頻。更奇妙的是,陸陸續續有非常多的用戶看到清晨錄音棚頭條號后,撥通了他們的電話,要去上海找他們錄歌。頭條號的粉絲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客戶,據他們說,開通頭條號后,錄音棚的生意好了一倍。
耳科趙醫生:從粉絲到病人
耳科趙醫生是一個很有名的頭條號,擁有近 100 萬粉絲。他是一家三甲醫院的耳科大夫,在頭條號上分享一些耳科科普知識和耳科治療視頻。在頭條號上逐漸做出影響力后,越來越多的粉絲慕名前去問診。他說,目前他接待的病人中,有超過一半是他頭條號的粉絲。這也是一個通過內容獲得超強粉絲認同產生后續價值的案例。
歡子TV:從月薪 3100 元的農民工到年收入 50 萬的短視頻網紅
歡子TV,是一個三農短視頻頭條號。作者名叫歡子,來自貴州省一個偏僻的苗寨。一年前,他還在廣州一家商場做保安,打工 8 年,最高月薪 3100 元。在接觸短視頻之后,他辭職回到貴州老家,拍攝苗寨的風土人情,在頭條上引起無數在外工作打工者的共鳴,也激發了許多城里人對鄉村生活的向往。歡子最火的一條視頻,在頭條播放 700 萬次,轉發 3 萬次,有一個粉絲看后,打賞了歡子 4000 元,留言告訴他:“看了你的視頻,我想媽媽了”。目前,歡子在頭條積累了 60 萬粉絲,年收入也達到了 50 萬。
這只是 120 萬頭條號作者中的四個案例,我相信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大V
頭條號,是一個專業的內容創作者平臺,但每個普通人都有強烈的愿望獲得粉絲。為了幫助更多頭條用戶更輕松地有自己的粉絲,我們在過去一年作了幾個嘗試,通過兩種新的內容體裁探索智能社交的推薦方式:上線問答頻道并推出獨立產品“悟空問答”,一個為所有人服務的問答社區;上線“微頭條”,讓所有頭條用戶,特別是普通人通過發布短內容,與人互動、建立關系。
現在,每天有一億多頭條用戶發布和消費內容,既獲得粉絲,也成為其他人的粉絲。至此,今日頭條已成為一個集合圖片、文章、短視頻、問答等所有內容體裁的,所有人可以成為所有人的粉絲的,超級內容平臺。
我們發現智能算法在幫助內容創作者降低粉絲獲取成本和提升粉絲活躍率這兩方面,大有可為。通過推薦,好內容被匹配給更多的讀者;通過精準推薦的好內容,讀者可以更有效率地轉化為粉絲。這個推薦機制,會促使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內容上。只有寫好內容,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推薦量,才能讓更多人看到你。積累粉絲成為大V的時間大大縮短,人人都可以成為大V。
接下來,我們會通過智能社交的推薦方式幫助更多頭條用戶獲取粉絲。未來 1 年內,今日頭條計劃在平臺上扶持 1000 個擁有一百萬粉絲的賬號。
我們看到已經有平臺把粉絲做得很好,但今日頭條的粉絲紅利期剛剛剛開始。基于算法,今日頭條可以為更多創作者,更快更好地獲取、沉淀粉絲。
在智能社交推薦模式下,內容的變現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來源: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