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直播首推網上文化禮堂 “直播+傳統文化”模式獲肯定
7月12日晚,衢州工人文化宮中坐滿了來自各地的戲迷,隨著處州亂彈研究會的折子戲《三女搶牌》的開演,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折子戲精品展演活動衢州站正式拉開了序幕。這次的展演通過KK直播平臺獨家直播,讓鄉村禮堂的聲音通過互聯網傳向了更多人。
傳統戲劇傳播難 “直播+文化禮堂”模式獲肯定
來自建德市李家鎮石鼓村的村民盧耀海今年已經69歲高齡了,但是每個月都要觀看二十多場劇團的表演。“文化禮堂辦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知道今晚的展演會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同步播出后,盧耀海十分高興,“直播我是不懂的,但是家里的小孩子是很喜歡看的,能讓年輕人看到戲劇表演,這個事情非常好。”盧耀海說,自己現在年紀大了,跑來跑去也比較辛苦,如果能在家里通過手機觀看現場的演出,他肯定讓孩子教教自己怎么用直播平臺。
隨著國家近年來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鄉村文化的扶持,文化禮堂逐漸為大眾所知。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展演活動由浙江省文化廳主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等單位承辦,至今已經是第四屆。本次展演與KK直播平臺合作,也是在傳統戲劇傳播上的一次新的嘗試。
原浙江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此次展演的評委之一周冠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直播的形式對于擴大全省民營劇團演出的影響,推動浙江省戲曲傳統文化的傳播很有作用。“這樣年輕的戲迷、年輕的觀眾可以更有機會、更有時間去欣賞中國戲曲,這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演員在后臺緊張準備)
縉云縣李燕美婺劇團此次表演了婺劇經典折子戲《斷橋》,許仙、白素貞、小青三人的愛恨糾葛令臺下觀眾聽的如癡如醉。據團長李燕美介紹,她成立婺劇團已經23年了。“我們一步步走到現在很不容易,最怕的就是去基層表演的時候遇到刮風下雨,會影響表演和演員的安全,大風刮掉舞臺的情況我們也遇到過好幾次。”如果以后“直播+文化禮堂”成為常態,那么農村的戲迷在家中也能觀看劇團的演出,他們就可以選擇更加安全穩定的場地進行表演了。
與新興網絡平臺相結合 是傳統文化傳播的自然趨勢
這次參演的劇團有處州亂彈研究會、縉云縣李燕美婺劇團,遂昌縣平昌文化藝術團、衢州市衢江區九九花婺劇團、衢州市衢江區和諧婺劇團和建德市大同鎮促進婺劇團。各劇團都使出了自己的絕活,唱念做打,樣樣俱全,令臺下的觀眾大飽眼福,掌聲和叫好聲不斷響起。
在演出過程中,時不時有觀眾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進入KK直播平臺的“文化禮堂”直播間,饒有興趣地在手機上感受展演的直播效果,并分享給自己的同伴,直播間涌現出互相打招呼的各地戲迷,一時間熱鬧非凡。
來自浙江金華藝術學校的劭同學是陪著家人一起來看展演的,他告訴記者,自己學習的是戲劇專業,但身邊的朋友們平時都不關注戲曲,更別說是地方戲了。如果能在直播間里分享戲劇表演,年輕人應該會更感興趣。
縉云縣李燕美婺劇團的青年演員胡爽娃對此也表示了認同:“年輕人了解戲曲的渠道還不是很多,傳統文化應該通過年輕化的表達,讓更多年輕人知道。”
“對于中國戲曲、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政府已經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千方百計地在年輕人當中傳播,擴大傳統文化在下一代中的影響。”周冠均告訴記者,盡管現在有那么多劇團在演出,但傳統戲劇的受眾面還是比較小,觀眾多為老人。通過網絡媒介參與進來,可以推進戲曲的發展、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面。“直播是個非常好的平臺,所以我覺得這次的合作非常有價值。”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書記、副院長厲劍虹是本次展演活動的總監制,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文化借助新興網絡平臺進行傳播會是將來的一個自然趨勢。“網絡上的直播,隨時走到哪兒都方便觀看,肯定是比較好的一個宣傳方式,對傳統文化的傳播能起到助推作用。”
來自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本次的展演總導演黃智琦則認為,直播行業現在擁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應該承擔起更多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每一個文藝工作者和有媒介功能的平臺,都應該擔當起這個職責。我非常期待看到更多文化禮堂直播這樣的合作。”
據了解,KK直播是成立于2012年的泛文娛直播互動平臺,目前注冊用戶突破1.5億。在宣揚傳統文化方面,KK直播已經做過多次探索。如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直播《匠人與匠心》,展示非遺傳承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推出中華文化特色答題節目《金榜題名》,通過問答讓網友了解傳統文化;與光明聯合舉辦戲曲傳承系列直播《青春遇見戲》,向普通觀眾介紹中國傳統京劇文化,等等。此次與浙江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展演活動合作,是KK直播助力傳統文化傳播的又一次積極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