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愛奇藝宣布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數據,最重要的還是為了拉攏合作伙伴
來源:36氪新媒體
被稱為中國版Netflix的愛奇藝,再度向前者看齊。
9月3日,愛奇藝發布聲明,宣布即日起將正式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數據顯示,今后將以用戶觀看行為數據、互動行為數據、分享行為數據綜合取得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來代替原有播放量形成新的參考。
愛奇藝將這項調整背后的原因直指行業“唯播放量論”的沉疴。聲明中提到播放量攀比引發的負面效應日漸凸顯:從業者以此為目標,甚至不惜利用低俗炒作,刷量行為滋長。愛奇藝方面表示,“唯播放量論”現象為產業鏈、平臺方、制作方、用戶均造成諸多傷害。
事實上,對視頻播放數據保密并非新鮮事,在大洋彼岸,愛奇藝的對標者Netflix一直都是如此。而劇集的受歡迎程度如何,Netflix最開始使用5星評分系統。現在則用喜歡/不喜歡(Thumbsup,thumbsdown)讓用戶評價,但該統計數據用戶看不到,僅作為Netflix內部參考。
Netflix首席內容官TedSarandos曾解釋,為何不公布播放數據時指出,“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內容創作的競爭和壓力。”一旦公布一部劇的數據,所有的內容都將依照此劇進行衡量。“一些本可以長期表現良好的節目增加了很多壓力,促使創作團隊試圖做一些事情改變節目的內容,快速拉動收視率。”
盡管沒有過多解釋,Netflix的其他幾位競爭對手,如AmazonPrime和Hulu,也沒有公開過播放數據。
如今,愛奇藝“效仿”國外已有先例,搭建一個“評價體系多元、綜合權重合理”的熱度值評估體系以替代播放量舊標準,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熱度值是否將成為刷量者的下一個目標?
此外,愛奇藝這項調整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或還是得回歸到公司利益上。愛奇藝將前臺播放量數據顯示完全回收到自己手里的同時,還宣布將對合作伙伴開放平臺戰略,“與其共享不僅限于播放量的,更豐富、更立體的觀看行為數據,幫助他們生產出更優秀的作品”。
這基本上已算是愛奇藝向內容制作公司發出加入自己生態的“招募令”,畢竟相較于從第三方機構獲得不一定準確的數據,內容制作公司還不如直接與愛奇藝合作,如此雙方形成更深層次利益捆綁,促使正向循環。
以下為愛奇藝聲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