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EETOP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發放了全國范圍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這也意味著5G商用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
頻譜是5G的血液,這意味著全國范圍的大規模5G試驗即將展開,也意味著中國5G第一階段頻譜確定,5G賽道正式鋪開。
▲ 三大運營商5G頻段分配及頻段號
無論是從技術側的頻譜利用率,還是監管側的市場再平衡,這都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但并不是說這個方案完美,聯通和電信就面臨著TD-LTE清頻退網的煩惱,移動也面臨著接收的困惑。
5G頻譜分配解讀
為什么本次發放的是試驗頻率:人民郵電報在其公眾號上對于試驗頻率四個字是特意進行了加粗的,也就意味著這不是最終的商用頻率,最終商用頻率可能會有所調整。那么哪一段會有可能進行調整呢?我們認為移動的2515MHz-2675MHz試驗頻率有較大可能進行調整,主要是因為和北斗一代的隔離問題。
中國北斗1號試驗衛星導航系統是全天侯、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系統。該系統在國際電聯登記的頻段為衛星無線電定位業務(RDSS)頻段,上行為L頻段(頻率1610~1626.5MHz),下行為S頻段(頻率2483.5~2500MHz)。移動2.5G和北斗之間到底要多少M隔離當前尚未確定,為了避免系統之間的干擾,規定好隔離帶是非常必要的。隔離指標尚無定論,隔離頻譜尚未確定是導致本次發放頻譜是試驗頻譜而非商用頻譜的主因,如下圖:
▲ 2.6G頻譜及與北斗隔離帶的關系
為什么移動選擇了2.6GHz,而聯通、電信選擇了3.5GHz:5G需要實現高速率,那么希望每家運營商至少要有100MHz的頻寬,那么三家運營商就需要有300MHz,我們自然得考慮這300MHz從哪里來。
▲ 待分配潛在5G頻譜
然而,我們上表就可以看到,可供選擇的頻段其實并不多,現網也就2.6GHz、3.5GHz以及4.9GHz。首先4.9GHz從覆蓋性能和全球產業鏈成熟度而言(參考下圖),就只適合做一個容量的補充,而非用來作為覆蓋的主力。
那么真正能用來做主力覆蓋又超過100MHz頻寬的頻段無非也就3.5GHz和2.6GHz了,考慮到2.6GHz的2575MHz-2635MHz已經分配給了中國移動,而兩端的聯通和電信的頻譜部署基站也非常少。那么將2.6GHz分配給移動,3.5GHz分配給電信、聯通也是分配過程中能找到的最大公約數。
▲ 5G頻譜全球通用情況
移動選擇了2.6GHz以后,對投資的影響是什么:考慮到移動在5G里主要會采用多天線技術(64TRX、32TRX),其2.6GHz的5G設備覆蓋質量將好于2.6GHz的4G設備,不弱于1.9GHz的4G設備。也就意味著中國移動5G的宏站數量不會有太多增加。市場上的增量主要要看設備性能大幅提升帶來的設備ASP的提升,以及中后期小基站大量增加的機會。
電信、聯通選擇了3.5GHz以后,對投資的影響是什么:聯通、電信選擇在3.5GHz上建網后,由于兩家的頻譜相鄰,而現有的濾波器和PA,均支持200MHz的帶寬,也即一套無線設備就能同時發射電信、聯通兩家的5G無線信號。因此,我們認為,兩家有一定概率會選擇合建一張5G網絡。
當前時間點,發放試驗頻譜的意義何在:試驗頻譜的發放,主要是給運營商及產業鏈明確的方向標,各自清楚自己的賽道,從而努力完成后相關的測試及商用準備工作,為2019年下半年的試商用和2020年的規模商用做好準備。
在4G初期,為了體現對TD-LTE的支持,我國將D頻段(2500-2690MHz)全部采用了TDD方式;而且,給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都分配了相應頻譜。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電信和聯通并未充分利用該頻段,現網設備并不多,預估在萬站以內。當然,利用率不高,并不是因為電信聯通不重視TDD,而是產業發展階段與市場需求決定的。
那么,問題就出現了,電信和聯通什么時候完成清頻退網,又能從中國移動得到什么樣的補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