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面

都說2017年短視頻火了,嚴格來說應該是“又”火了。

早在2013年,短視頻行業就顯示出了火爆的趨勢,一眾短視頻玩家如快手、秒拍、小咖秀等紛紛涌現,模式上也從單一的依賴社交平臺,轉向媒體、工具平臺,整個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都在翹首以盼元年的到來。然而,2016年風口吹來的卻是直播的元年,短視頻行業被直播截了胡。

進入2017年,直播因為監管的嚴苛逐漸褪去了光芒,短視頻因此迎來第二次春天,在原有玩家的基礎上,又新增了今日頭條、梨視頻、胡椒視頻等新玩家。此外,還有部分企業直接從直播領域跨入短視頻行業,比如騰訊、優土、愛奇藝等。

伴隨著巨頭的入場,加之行業整體融資情況的熱漲,促使短視頻行業備受關注。一時間,關于短視頻比直播更有“錢途”、變現更容易的論調開始出現。不可否認,短視頻現在站上了新風口,但是否值得一哄而上,進入之后如何留在局內,都值得深思。

增長趨勢明顯

20175 

懂懂筆記前面說到,短視頻不是2017年崛地而起的新行業,而是已經經過了幾年的積累,在2017年才得以爆發。根據比達咨詢的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短視頻行業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35億,并且保持著穩定的增長率。

再將行業內的主要玩家分拆來看,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移動短視頻市場專題分析2017》,截止2016年12月,移動短視頻平臺用戶滲透率前5名分別是,秒拍61.7%、頭條視頻53.1%、快手43.2%、美拍40.1%、鳳凰視頻31%。也就是說,秒拍、頭條視頻、快手、美拍、鳳凰視頻這5個APP,是目前使用短視頻的用戶最常用的幾個應用。

老牌玩家、科技巨頭、流量王者等,都紛紛殺入短視頻行業。“短視頻的興起不是對過去圖文傳播介質的徹底取代和顛覆,而是水到渠成的迭代和升級。”一下科技董事長兼CEO韓坤表示,流量日益向頭部用戶和內容聚集,二八原則開始出現,短視頻已經開始展現“馬太效應”,創業開始進入深水區。

秒拍的高用戶滲透率使得它在短視頻行業中首屈一指。事實上,一下科技旗下是以秒拍和小咖秀兩大騎兵雙管齊下,首先在微博上發力,請各路明星使用秒拍或小咖秀,上傳高校短視頻內容,得以在短時間內聚合用戶。據韓坤介紹,目前,秒拍加小咖秀日播放量峰值已經達30億次,日均上傳量200萬,日均覆蓋用戶7000萬。

20176 

根據易觀千帆3月底的數據,快手以8459.76萬月活躍用戶穩居榜首。當然,快手的用戶也包括一部分直播用戶,但短視頻是快手的絕對核心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快手于日前獲得了騰訊3.5億美元的投資,隨后騰訊便在自家產品上大力推快手。對于快手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依賴于今日頭條的巨大用戶流量,頭條視頻以3455.24萬人排在第二位,而環比增幅正在以驚人的31.24%上漲(易觀千帆3月數據),勢頭不可小覷。而且,今日頭條為了鍛煉短視頻肌肉,還收購了一家美國短視頻創作團隊,豐富視頻內容。

此外,美拍的用戶數量也在千萬量級,并且以美顏相機、美妝相機、潮自拍等一系列產品,形成聚合優勢。而鳳凰視頻、梨視頻、逗拍、愛拍、視頻頭條等中小玩家,也都在以不同的增速上漲,行業整體都處在穩步上升趨勢。

硬傷隨即暴露

20177 

一時間,各個短視頻玩家都在凸顯自己的實力,行業開始陷入紛爭。

炸響的第一顆雷,是究竟誰能定義短視頻?什么才是真正的短視頻?一場唇槍舌戰由快手的57秒與頭條視頻的4分鐘而展開。眼看著硝煙味越來越濃,在一旁冷眼觀戰的秒拍說了句,“短視頻不需要被定義,秒拍就是短視頻”。

懂懂筆記認為,這幾家的爭論,絕對不止在視頻時間的長短上,而是希望能夠借助風口和自家力量,確立自己的行業地位。但事實上,行業地位的高低,不會由一個概念一個定義而下定論,內容的好壞多寡、用戶的吸引留存、平臺的變現能力等,才是競爭的核心。

在短視頻行業加速發展的形勢下,也暴露出一些硬傷,包括內容和變現兩個方面。

首先,短視頻內容參差不齊。韓坤認為,“最初為博眼球而產生的粗陋、低俗內容正在退卻,優質內容的稀缺價值正在凸顯”。但懂懂筆記發現,在多個主要短視頻平臺上,仍然充斥著大量的劣質內容,而且絕對數量很大。

短視頻的興起,與制作門檻低、生產流程簡單、參與性強等因素有很大關系,這就使得短視頻不必像電影和廣告一樣制作精良,更不必配備專業的制作團隊,只要內容有趣、有料就能夠獲得一定的傳播。

據懂懂筆記了解,短視頻行業有幾個比較典型的內容類型:草根惡搞、網紅IP、情景短劇、短紀錄片等。其中,草根惡搞和網紅IP是最常見的兩種,也是傳播最廣泛的兩種。草根惡搞幾乎完全停留在短視頻的最初階段,內容粗糙甚至低俗,快手是這類內容的主陣地,大量草根在快手上傳內容,并且為數不少的視頻內容存在一定爭議性;網紅IP是背靠微博成長起來的,原本就具有很大的粉絲量,借助短視頻的流行,迅速占位,成為這個領域的熱門網紅,比如papi醬。

20178 

其次,短視頻變現限制因素較多。利用短視頻賺錢的人并不少,網紅就是一類,他們的短視頻內容更像是“廣告”,變現方式多半是向廣告主售賣自己的粉絲。也就是說,粉絲數量的多寡,直接影響到內容生產者的變現能力。

papi醬是最典型的例子,以搞笑的內容收獲了眾多粉絲,與羅輯思維聯手高價拍賣廣告后,終被甩包。當然,拍賣獲得的2200萬人民幣,papi醬也沒好意思揣進自己兜里,而是捐給了母校。

其實,秒拍的一部分內容生產者就屬于網紅的范疇,這樣的變現方式比較單一,除了賣粉絲這個劣勢,還過分依賴微博這個第三方平臺。言外之意,沒有了微博的巨大用戶流量,這類短視頻的用戶會大大縮水。

20179 

目前來看,短視頻的風頭似乎蓋過了直播。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趨勢加重,人們看長視頻的耐心也變得越來越少,短、平、快成為速食文化的主要食糧。就像今日頭條的崛起,大量短的、快的,更符合用戶自己口味的內容出現,滿足了一部分“速食主義者”的需求。

而且,由于很大一部分人上班下班的路上,因為網絡限制,也不會選擇觀看直播,即便他是直播用戶,但也會顧及到高昂的流量費用。這一點上,短視頻算是勝過直播一籌。

但短視頻行業的快速發展,并不意味著任誰都能擠進來大賺一筆。接下來的發展關鍵仍然要看視頻內容和平臺的商業化。

內容方面,短視頻平臺需要在保證質量的同時,警惕雷區。

短視頻內容的來源無非兩種,一是自制,目前,多數自制短視頻都是由網友也就是草根拍攝并上傳的,惡搞、低俗、色情內容泛濫,不具備好的傳播價值。而專業做內容的團隊,如陳翔六點半、萬萬沒想到等做的情景短劇,需要文案、策劃、技術、團隊等,相對專業也需要一定的制作周期。但這種內容,更容易吸引穩定用戶,保障粉絲留存。

二是截取視頻,這就涉及到版權問題。以頭條視頻為例,很多內容都是以截取影視劇作片段、熱門賽事錄像的方式剪裁而來,在版權IP越來越重要的當下,這類內容恐怕會發展成隱患。

商業化方面,短視頻平臺不能單純地依靠外部輸血,還要具備自我造血的能力。

實際上,短視頻的火爆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短視頻平臺的商業化。現階段,常見的短視頻平臺商業模式有廣告、電商和用戶付費這三種,短視頻平臺需要在這三個方面不斷深耕。

廣告是短視頻平臺和內容生產者的最主要變現方式,不同于電視廣告和微電影,不需要高成本,但需要新穎的觀點和呈現方式,就可能獲得廣告主。薛之謙的廣告策劃和段子收入,已經超過了做歌手的收入。

另外,電商和用戶付費兩種方式有點不同,都是需要用戶從自己的腰包里掏銀子,難度更大。不僅需要平臺和內容生產者對粉絲有足夠的吸引力,還要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或許,平臺體驗足夠好、內容足夠好,用戶也會愿意買單。

總體來看,現階段的短視頻行業確實走在了風口上,參與者眾多,行業競爭也越發激烈。一點資訊總裁陳彤認為,小平臺機會已經不多了,一些中小規模的網站聲稱我要再重新打造一個全新的聚合app,這種機會真的不大;對于大平臺來說,依然存在機會。但是不是像一下科技韓坤所說的已經顯現“二八法則”,現在來看,還為時尚早,競爭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