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今直播帶貨已進入下半場。那么,直播帶貨緣何興起?在新一輪“競賽”開始之際,企業應如何做好準備?本文將為你解答。
作者:大威
編輯:陳塵
出品:保利威學院
90 年代,誕生了一種頗具朋克氣息的節目:電視購物。
“原價三千八四千八,現在只要 998,只要 998 !”男女搭配的主持陣容,高昂的語調配以快節奏可愛的開場音樂,多以問號和感嘆號收尾的句式,迅速吸引注意:講什么在?這又是在賣啥?
一則手機廠家的電視購物廣告
乍一看套路都很“Low”,但影響力不可小覷。巔峰時期,全國的購物節目有 2000 多個,誕生了好記星、背背佳、氧立得、紫環等眾多耳熟能詳的電視直銷品牌,還催生了好幾家上市公司。
“時尚是一個圈”,2019 年后,直播帶貨成為新一代的“電視購物”。從一二線城市中產白領,到十八線小鎮青年,都可能為李佳琦貢獻過銷售額。達人、明星、總裁、老板、官員紛紛出鏡,在直播間變身帶貨主播。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 3.09 億。此外,2020 年上半年,國內電商直播超過 1000 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萬。

然而,快樂總是短暫的。在 2020 年上半年高速快跑的帶貨直播,下半年“翻車”事故頻出:
-
吳曉波“ 15 罐”事件引發輿論發酵;
-
辛巴旗下主播售賣假燕窩,賠付超過 6000 萬元;
-
羅永浩交個朋友直播間承認所售羊毛衫為假貨……
關于直播帶貨的負面輿情在 2020 年雙 11 期間發酵至最高點,各部委迅速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2021 年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提出有關規范直播帶貨的建議和提案,加強直播帶貨的監管。
從野蠻走向成熟也是大勢所趨,現如今直播帶貨已進入下半場。那么,直播帶貨緣何興起?在新一輪“競賽”開始之際,企業應如何做好準備?
本文將為大家解答3個問題:
1. 直播帶貨緣何興起?
2. 直播帶貨火熱背后有哪些危機?
3. 2021 年開始做直播帶貨,企業的致勝的三個關鍵:私域運營、長效ROI和技術
興起
紅利與信息穿透力
一句話概括:形勢比人強,站在風口上就能輕松上天。
一個行業有紅利,本質上就是出現了短暫的供需失衡。2019 年,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大量用戶開始涌入,很多人不僅在看直播,也會根據主播的推薦購買商品。但此時,與龐大的直播觀眾相比,直播帶貨的賣家其實較少。
這時,只要你會用直播賣點東西,就能賺到不少錢。相較于傳統圖文式購物,直播能夠在同等時間內傳遞更豐富、更復雜的信息。
什么是復雜的信息呢?比如:
-
一件衣服合不合身,你需要試穿;
-
一個床墊舒不舒服,你要躺下來體驗一下;
-
一包鴨脖好不好吃,你需要試吃來感受味道……
這些體驗都需要通過觸覺、嗅覺、視覺來傳遞復雜信息,而商家光靠圖文很難完全傳達清楚。但是通過直播,用戶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產品的樣式、用途和使用方式。
每一次技術飛躍,讓一定單位時間所含信息密度越來越高,短時間內能更快擊穿消費者的決策障礙。再加上疫情阻隔,消費全面線上化,直播帶貨從一路小跑到一路狂奔。
生長
海水與火焰
2020 年 3 月~ 4 月份,電商直播迎來了超高速增長,兩個月環比增速分別高達248% 和 171%。去年 11 月,電商直播的全網熱度是年初 1 月的近 10 倍。
直播帶貨“野蠻生長”,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加速了品牌商家供應鏈的改造,讓消費者能夠第一時間買物美價廉的產品;另一方面,流量至上的思維,使得數據造假、虛假宣傳、售后保障等亂象頻出,對市場秩序產生了不小影響。
2020 年雙 11 期間,某當紅脫口秀演員參與了一場科技產品帶貨直播,平臺數據顯示 311 萬人在線觀看。然而,新聞報道,和主播互動的大部分都是機器人粉絲,真實的在線人數只有不到 11 萬。
這名脫口秀演員的遭遇僅僅是直播帶貨亂象的一角。如果在一些電商平臺上搜索,你還可以發現標注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的刷數據產品,35 元就可以買到 5000 觀看次數,100 元還可以買 5 個人 1 小時互動。

某電商平臺上的刷量報價單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是直播帶貨產業的魔幻現實。
2020 年 11 月,知名帶貨主播辛巴帶貨假燕窩遭到曝光,辛巴現身回應,拿出產品檢驗報告自證清白,但難逃退貨賠款的命運。
知名打假人王海證實辛巴燕窩為糖水
這樣的事件并非個例,假冒偽劣也并非直播帶貨的唯一陷阱。使用極限詞誘導沖動消費,也是主播常用的銷售手段之一,比如將普通深海魚油包裝成中國質量“ NO.1 ”,給特產食品貼上無任何副作用、補腎壯陽的保健品標簽……
數據來源:中消協“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顯示,37.3% 的受訪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貨不對板、虛假宣傳、售后保障等等問題成為了用戶討論的焦點。
“翻車”問題不僅僅存在于帶貨直播金字塔的基座中,還潛藏于頭部的暗流中。
未來
私域運營、長效 ROI 和技術力或成為重點
針對電商直播的一系列亂象,政策監管雖遲但到。2020 年 11 月 6 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首次發布了關于電商直播《關于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重點有:
-
根據提供服務的差異,為不同的網絡平臺經營者設定有區別的義務和責任;
-
提出三種禁止以網絡直播方式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
-
依法查處網絡直播營銷違法行為。
就在這一個月內,網信辦、廣電總局等部委接連發布直播帶貨相關的管理規定,各直播平臺也及做出響應。到 2021 年初,我們基本可以認同,C端平臺直播帶貨的"草莽時代",在一腳緊急剎車中迎來了終結。
在直播帶貨下半場中,企業和品牌越來越關注 3 點:
第一,企業加速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更多的依賴私域流量和品牌自播。
2020 年天貓雙 11 期間,通過私域消費者運營引導成交破億商家達 49 個,同比增長 104% 。這些企業走的主要是紅人直播和私域沉淀的模式,同時借助店鋪常態自播來傳遞品牌心智,打造品牌力。
企業可以減少對 MCN 機構主播的依賴,提升粉絲親密度和復購率,同時也能避免數據造假風險。
對于擁有私域流量池的企業來說,選擇使用保利威直播來搭建直播間,能夠更好滿足企業私密性和定制化需求,可以直接嵌入到 APP 、官網、公眾號、小程序等企業私域內,和內部訂單系統打通,實現私域內用戶激活、留存和轉化。
凱叔講故事撒歡兒童節直播
使用保利威直播在APP內私域帶貨
私域流量幾乎不用花很多預算,直接和“熟客”建立聯系,不僅省下了公域渠道推廣費,還可以讓熟客幫你安利更多用戶,實現裂變。
企業通過與用戶的頻繁溝通,沉淀下來的數據也更精準、高效,針對這些可視化的用戶數據,企業可以逐步建立起品牌的用戶圈層,不管是推送廣告還是產品信息都能精準觸達,營銷服務效率顯著提高,并且杜絕了市面上各種造假情況帶給品牌的負面影響。
第二,短效 ROI 向長效 ROI 轉變。
長效 ROI 是由騰訊提出的新概念,主要包含了用戶個體和用戶裂變群體在運營周期內的全部轉化。如果通過用戶自身推薦他人而產生的購買行為,就可以歸因到長效ROI 中,更為客觀地衡量用戶的轉化價值。

當下產品的營銷傳播環境已經越來越復雜,除了時間上的延續,還有裂變傳播和轉化,長效 ROI 可以幫助企業看到在大環境中,自己的私域運營如何產生作用,從而優化營銷鏈路。
騰訊廣告行業銷售運營總經理范奕瑾認為,價值才是驅動生意能夠長期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隨著監管逐漸規范、競爭對手變多,流量成本會越來越高,短期即時直播很難直接提高 ROI,企業營銷的方式正在逐漸轉化為“尋找價值”的探索。長效 ROI 對運營私域流量、經營品牌、進行資產沉淀有很大幫助,能夠對一個品牌產生長期的價值。
企業可以從內容、付費推廣、搜索、保利威全平臺推流(可推流到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等20+平臺)等各渠道流量進行精細拆解,綜合成本和投產做好預算分配,提升長效 ROI 。
第三,應用新技術,釋放生產力,全面提升購物體驗。
隨著 5G 商用化開始普及,直播間網速和觀看人數承載能力逐漸提高。智能主播、智能綠幕背景等新技術都在直播間得到了廣泛運用。
虛擬主播可以作為真人直播的補充,讓直播時間更靈活,也能給消費者多一種方式去了解產品,帶來全新的感官和視覺體驗。

左至右:完美日記、歐萊雅、自然堂的虛擬主播
3月3日保利威虛擬背景直播
吸引3000+企業用戶參與
得益于 VR 技術的發展,以前人們心心念念的“云逛街”也成為了現實。2020 年雙十一期間,淘寶天貓運用 3D+VR 技術搭建了一座 100 層的“天貓 3D 家裝城”,1200 個天貓家裝商家搭建了近 8 萬套 1:1 復刻的家裝 3D 樣板間。
消費者躺在家里就能體驗實景逛街,點擊手機屏幕就能挑選自己喜愛的家裝產品,還可以自主搭配商品、一鍵購物。曾經重線下體驗和服務的家裝產業,靠技術迎來了第二春。
尾聲
如果說直播帶貨的上半場是紅人們的狂歡,那么接下來的下半場,隨著越來越多商家、企業入局,直播平臺策略、主播套路、MCN 玩法都被熟悉了解,品牌和企業即將掌握主動權,保利威等平臺提供的企業私域直播也將迎來強勢增長。
吳曉波提到:沖動性購買將讓位于品牌價值傳導,這時候,就需要更多場景化的呈現,需要在品銷合一的前提下,進行模式創新。
讓商品回歸價值本質,讓品牌方重視質量和服務,是大多數狂歡型商業注定的去處。至少,當流量潮水褪去后,消費者需要這樣的長情。
“野蠻生長”是過去時,“可持續發展”是現在進行時。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參考資料:
[1] 2020電商直播生態報告,CBNData;
[2] 直播帶貨,一場亂哄哄的盛宴,中國新聞周刊;
[3] 315線索征集 | 貨不對板、虛假宣傳…直播帶貨的坑你中了哪些?,騰訊科技;
[4] 直播電商新趨勢,從流量導購到品效合一,申萬宏源研究院;
[5] 天貓雙11家裝行業爆發!已誕生36個成交額破億品牌,新浪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