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第十七屆中國企業培訓與發展年會保利威【直播培訓】分論壇上,保利威副總裁周鑫在分論壇上探討了企業培訓直播在后疫情時代將會如何演繹。
在第十七屆中國企業培訓與發展年會保利威【直播培訓】分論壇上,保利威副總裁周鑫在分論壇上探討了企業培訓直播在后疫情時代將會如何演繹。
直播是知識和經驗數字化的過程
不要為直播而直播
直播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內容生產的方式,它是一個把知識和經驗數字化的過程。在這種模式下無論是講師的個人IP,還是對于企業,在做直播這件事情的時候就像一個飛輪。早期做直播會很累網絡不會弄、設備不會調、軟件不會用,也很緊張。
但是隨著對直播這個事情做的越來越多、越來越深,會發現直播這個事情好像沒那么難,它就好像一個飛輪,當慣性達到臨界點之后,再去推動就會顯得容易和簡單。

我們去看這中間這兩個圈,它有兩層意思。內部的那一層圈是指的個人講師主播在做直播的時候其實是在推動內容生產,直播直接生成短視頻,短視頻可以在全網分發提升品牌的影響力。
外部一層則是指品牌影響力提升之后會吸引到更多的潛在用戶和流量,這些流量會催化產生更多的內容,內容也在激勵著老師在下一場直播過程中,創造更好的內容。
剛剛說了,直播是企業把知識和經驗數字化的一種內容生產模式,那么內容就顯得至關重要。但我們做直播這樣一件事情,絕對不是為直播而做直播,而是把直播當成一種新型的生產方式。
所以我們要去關注我們的內容生產效率和傳播效率。
在一場直播之后,可以把48分鐘的直播分出15秒或者1分鐘的短視頻,讓我們的內容做二次傳播、二次連接。員工刷到一分鐘短視頻也可以回到直播間,看到完整的培訓直播內容。又比如通過利用人工智能的語義分析,把一場直播的知識點結構化,從而持續地優化培訓課程設計。
保利威直播2.0
引領直播技術與體驗的深度升級
直播是視頻時代的新基建,它所帶來的能力將會更好地支撐企業戰略,提升業務效率和人才發展。
而與之對應的則是整個直播技術和直播體驗的深度升級,這是有技術支撐來打底子的。保利威直播2.0就引領了這一波直播升級。
一方面,直播的場景在升級。直播的邊界在持續地外延,從培訓員工到培訓客戶,從技術賦能到社會生態賦能。直播已經從之前的企業大學、企業培訓,從組織大腦在逐漸地外延,去向業務抓手發展。因為用不同的直播形態,我們能夠觸達到我們潛在的客戶,我們的培訓也不再是僅僅對內的員工培訓了。
另一方面,直播的產品在升級。
保利威在服務18W+B端企業和機構客戶的時候發現,網絡和收音往往是企業直播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從1.0的版本到現在2.8的版本,直播艙一直在迭代,其實為的就是通過集成硬件方案,在固定空間解決講師能夠穩定輸出高質量直播的需求。
作為產品升級的一部分,保利威的服務和運營保障也得到了,企業培訓全流程圖也更新到第三版,加入了更多在培訓前后,直播以外我們要做的準備工作。
而更關鍵的產品升級是賈晶博士所講到的PRTC保利威無延遲直播技術,通過這個關鍵技術,可以將直播延遲降低到0.4秒內無延遲的互動體驗。這僅僅是一種技術性能的提升嗎?
無延遲改變交互
重新思考直播的未來
直播其實要解決的是互動的問題。市面上主流直播產品的延遲,大概是在10秒到30秒,但是保利威無延遲直播達到0.4秒以內。從10秒鐘以上到0.4秒以下這個延遲的降低,遠不只是直播技術性能的提升。
我們早期的信息流動方式是通過我們寄一封信,通常要一個月才能有回應,現在發一條微信馬上就到了。從書信郵遞到報紙,到Web 1.0的門戶網站,再到直播,直播已經讓信息和內容成為實時正在發生的的生產方式。
而在無延遲的直播技術加持下,直播其實可以給我們帶來一種前所未有、可以被重新定義的線上教學交互方式。老師和學生互動的方式,也只有在無延遲的情況下才會變的特別有價值和意義。
比如分組討論是把我們線下的培訓、研討跟混班的模式在線上得到了實現和構建。這其中一個是實時性的升級,一個是互動體驗的升級,直播還有很多的話題、很多的技術、很多的場景可以去思考和探索。